上半年41家券商人事变动214频次,十位董事长变更
时间: 2025-07-09 18:20:00 0浏览

2025年的日历翻过一半,中国资本市场的浪潮依然奔涌不息。作为市场核心中介与“看门人”,证券公司的一举一动,深刻映射着金融生态的脉动。
这个半年,全面注册制深化推进,IPO受理持续回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潮水之下,我们关注到,有些券商在业务狂奔中触碰红线,有些券商“走马换将”的人事变动频繁上演。
即日起,南都·湾财社将推出2025上半年券商行业系列报道。穿透数据表象,深入剖析违规惩戒的警示意义、人事变动的深层逻辑、IPO市场的真实温度,勾勒一幅更为立体的券商行业半年图景。
2025 年上半年,券商行业的人事变动浪潮汹涌而至。据Wind平台与公司公告显示,截至6月30 日,已有41家券商的 “董监高” 成员发生变动,涉及离职、新聘等多种情况,变动频次高达214次。
无论是上市券商还是未上市的中腰部券商,都卷入了这场人事调整的棋局,其中在重组浪潮中备受关注的几家券商,更是在人事布局上动作频频。多家券商还进行了“董事长”的变动,新的掌舵人又将为行业格局演变带来哪些影响?
券商行业人事变动:
41家券商变动214频次
步入2025年,券商整体的人事调整尤为频繁,有人因年龄,到龄退休;有人因个人原因,另谋出路;也有人因工作调整,赶赴新岗位……
南都·湾财社通过Wind平台数据结合各大券商公告梳理发现,截至6月30日,一共有41家券商发生了“董监高”成员的变动,既包括离职、也包括新聘任。
从41家券商大名单来看,不仅涵盖市场较为熟悉的上市券商,更有不少暂未上市的行业中腰部券商。尤其是券商重组浪潮中的几家相关券商在人事棋局上先后落子。
聚焦发生频数,湾财社以“岗位”为统计口径,离职、新聘均计算为1频次,若有人涉及多个岗位变动,则根据岗位分别计数。统计结果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41家券商一共发生了214频次的人事变动。

从各家券商人事变动的频数来看,国都证券的人事变动最为频发,相关频次达到了25次。在国都证券之后,人事变动频次超过10次的还有粤开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红塔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国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现国泰海通) 均与券商并购重组相关。在券商重组完成后,新任领导班子的落定带来了频繁的人事变动。
5月15日,国都证券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对董事会进行换届改组,公司控股股东由无控股股东变更为“浙商证券”,实控人由无实控人变更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国都证券股东会决议,国都证券第三届董事会由10名董事及3名独立董事组成。其中,浙商证券提名的钱文海、张晖、盛建龙、吴思铭、胡南生、邓宏光6人全部当选董事。
此外,国都证券还新聘财务总监张丽英、新聘董事史磊、新聘董事徐向东、新聘董事陈健、新聘独立董事张成思。
原国泰君安证券的人事变动则与“券商巨无霸”的诞生有关。4月11日,国泰君安证券更名,A股简称正式变更为“国泰海通”。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重组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重组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随着两者的重组落定,新任领导班子的选举,以及原有“董监高”成员的变动均是这一重组案中的重要一环。
十家券商变更董事长
有内部提拔、也有控股方提名
作为掌舵人,券商“董事长”需要从大局上把握券商的发展方向,因此“董事长”的变动对于券商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市场普遍关注的企业重要信息。
湾财社通过梳理发现,在2025年上半年共有10家券商发生了“董事长”一职的变动。其中,就包括了头部券商的中信建投证券,以及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长江证券。
具体来看这十位新任董事长,他们分别为中原证券张秋云、中信建投证券刘成、长江证券刘正斌、粤开证券郭川舟、兴业证券苏军良、华兴证券王力行、国海证券王海河、国都证券钱文海、德邦证券梁雷、中邮证券龚启华。

聚焦十位新任董事长,湾财社发现,控股方变动引发董事长变更是重要原因之一。
2024年5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湖北能源、三峡资本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将所持长江证券股份转让给长江产业集团持有。今年3月,长江证券发布公告,中国证监会就公司变更主要股东行政许可申请依法予以受理。
股权转让顺利完成后,湖北国资直接和间接持有长江证券股份比例将达到28.22%,将成为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
在长江证券股权变更推行的同时,刘正斌于2024年7月正式出任长江证券党委书记,并于同年9月正式成为董事会董事。今年3月,长江证券前任董事长金才玖离职,作为湖北省国资代表的刘正斌出任长江证券董事长一事,市场早有预期。
德邦证券同样有类似的情况。在一系列股权变动之后,证监会于 2024年9月核准山东财金、济南科金成为德邦证券主要股东,核准山东财金成为德邦证券、德邦基金实际控制人。
在上述背景之下,梁雷作为山东财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接任德邦证券董事长一职,则同样是市场预期内的人事变动。
“老将”到龄退休由此聘任新掌门,则是券商进行董事长变更的另一重要原因,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的上任。
中信建投原董事长王常青是一位中信建投的“老将”,其掌舵中信建投达13年光景。在2025年到龄退休后,中信建投证券需要一名新的“掌舵人”。在此情况下,原中信银行行长刘成正式接棒。
同样因前任董事长到龄退休而变更董事长的还有兴业证券。2017年,杨华辉正式执掌兴业证券,并由此开启了其在兴业证券的“八年长跑”。在杨华辉离职后,苏军良正式接棒。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刘成、兴业证券苏军良都是由银行跨业执掌券商。稍有不同的是,苏军良的职业转折发生在2023年,彼时他由兴业银行赶赴华福证券,并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聚焦券商变更董事长事件,或因控股方变更,新的实控方需要通过委派代表担任董事长,以实现对券商经营方向的把控,或因前任 “老将” 到龄退休,需要新的掌舵人接棒,推动券商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前行。
然而,新董事长上任后也面临着不少调整挑战。从内部来看,需适应新的管理团队协作模式,协调各方利益,如何融合不同机构的文化与业务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而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制定契合券商自身定位的发展战略,在行业竞争与转型浪潮中找准方向,推动券商实现稳健发展。这些调整既考验着新任董事长的统筹能力,也将深刻影响券商未来的发展轨迹。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