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江苏“十三太保” | 连云港:江苏凤尾如何写就贯通亚欧的新西游记?
时间: 2025-08-22 09:28:00 0浏览
【文/观察者网 林铃锦】
8月17日,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客场作战的连云港队球门5次被洞穿,不幸跻身“南哥受害者名单”。
百年前,连云港与南通的另一场对决也曾吸引全国人的关注。
陇海路出海口之争:海州还是海门?
1912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汴洛路延展,这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大动脉日后被称为陇海铁路,其出海口的选址曾引起张謇、沈云沛等“江北名流”的分歧。

连云港最终被定为陇海路的入海口连云港港集团网站
出身通州海门(今南通市海门区)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陇海者为海门之海”,提出铁路应在徐州转由清江浦(今淮安主城区)南下,最终在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入海。
《张季子九录》记载了张謇的观点:如果铁路修往海州,只连接起海、灌(今灌云)、沭(今沭阳)三地,而修至通州可以贯通苏北十二县,沿线带动人口多,可运输更丰富的物产。由于后者沿线营业发达,虽然路程较长,但投资回收快。
海州人(今连云港)沈云沛针锋相对地认为“陇海者为海州之海”,海州地区坐拥江苏唯一的基岩海岸,且从徐州通往海州的路线平直,筑路距离仅为通州方案的约一半。通往海州的道路地势平坦,不必南向通过港汊纵横的区域,路债将相应减轻。
在德国人占据胶东、向南窥视的局面下,江苏省议员武同举等人提出议案,强调选址海州对挽回利权与巩固海权的重大价值。他们指出,如能筑港于海州之临洪口或灌河口,则“南可以挽上海已失之利权,北可以掣青岛扩张之势力,实完全握有黄海中心健固之海权”,倘若局促偏隅,迁就从事,则将“误投一子,全局皆输”。

陇海路从徐州通往入海口的各方案预测图。资料来自《不充分发展:1930年代以来的连云港港口、城市与腹地》,原图载于1920年第96期《铁路协会会报》
权衡之后,路政当局最终采取直线方案,设港海州。江苏省北端,依托连岛与云台山的一座东方大港随之横空出世,连云港今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也由此奠基。
沧海桑田间,海陆丝绸之路于海州交汇
地处我国万里海疆中部,连云港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向西直达荷兰鹿特丹港。作为海陆联动枢纽,连云港沧海桑田的历史中,千年海陆丝路不断在此交汇、复现。
海州锦屏磷矿,曾名列全国六大磷矿,形成于十多亿年前的浅海环境。富含磷物质的海洋生物躯体沉积变质,演化成丰富的磷灰石矿,提示海州与海洋相伴相生的太古岁月。
古海州城郊的孔望山如今距离海岸40公里,春秋时期却是滨海高地,孔子曾登临此山,向海而叹。

“三川东海道”从咸阳通往朐县。《连云港传:结缘丝路两千年》
秦朝统一全国后,从帝国都城咸阳辐射的“驰道”直通朐县(今连云港市西南)。秦始皇在此设县立治,筑起石阙,从此,连云港成了帝国眺望东方沧海的门户。在齐楚文化交互影响下,海州自古方士聚集,徐福受始皇帝派遣率众入海求仙之时,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正式结缘。
隋唐以后,汇集在扬州的陶瓷经运河运至淮安,再经海州等地中转,销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连云港地区已是我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黄海北路”的重要枢纽。
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制盐产业,带动连云港地区文化蓬勃发展,瑰丽奇幻的两部文学巨著——《西游记》、《镜花缘》应运而生。
在《西游记》诞生的年代,孙悟空老家花果山的原型云台山尚孤悬海外。

云台山(花果山)在清康熙年间渐次成陆。微信公众号“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
明朝弘治初年(1488年),为保护运河大动脉,黄河取道淮河入海,大量泥沙在河口渐次淤积成陆,海州岸线也加速东移。康熙十六年(1677年),云台山和海州城之间仍为海面,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云台山已渐次退海成陆,风涛之险不再,可以“平畴策马上云台”。
内忧外患下,修筑陇海路的“九九八十一难”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过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沿着张骞“凿空”而形成的丝绸之路跋涉,“八十一难”难以说尽路上的艰辛。
“行路之难”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而有了转机。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设想将在陇海大干线的终点海州建起一座东方大港。然而,积贫积弱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强敌环伺,孙悟空老家出发的这条西行之路,修筑起来谈何容易。
从清末1905年汴洛铁路开始测量建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陇海铁路才全线贯通,其间耗去了47年光阴,平均每年筑路仅38.1公里。

陇海铁路西端终点为甘肃兰州。图为兰州中山桥。微信公众号“兰州发布”
铁路建设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而陇海铁路从动议、勘探、建设,到投入正常营运,展现出的是一个靠外债、借款支撑着的孱弱的病体,和山河破碎的无奈与坚毅。
筑路过程中,中方财力始终紧张。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订借款合同,路权自一开始便受外国债权人把持。陇海局会计、材料两个重要部门被洋人染指,屡受牵制。
1916年,铁路东段修到徐州后,由于资金不济,不得不中途辍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方无法单独承担债券发行任务,又相继引入了荷兰和法国的资金。铁路建设所用设备也由美、英、法、日多国供货,仿佛万国博览会。
雪上加霜的是,徐海地区地处要冲,旧中国军阀派系斗争频繁,战乱频仍。从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到中原大战,徐州反复成为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陇海路的修筑与筑成路段营运常常无奈受挫。
万般艰难下,东段徐州至海州的大浦线路竣工于1923年。1930年前后,大浦港渐淤。1934年,铁路修筑至老窑(今连云港码头)。1934年至1935年,连云港1号、2号码头竣工,终于宣告连云港至西安1050公里的铁路全线贯通。
此时距离日寇全面侵华只有短短数年,但连云港和陇海路还是承载起了沿线腹地的生计。
据1932年《陇海全线调查》中统计:“本路沿线出产概况表汇总1932年陇海线上30个县的输出物资总数约为312000吨,其中大宗运输货物为煤、盐、棉花、小麦、花生、黄豆、杂粮等。除去煤盐两项外,农产品的输出量约占其余物产的80%。”

云台山与连岛之间,古为鹰游门海峡,今为连云大港。微信公众号“走遍港城”
就在人们期待全新的路港助力海州比肩青岛乃至上海,成为中国人的世界级出口商埠,从而带动沿线地区发展之时,“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8月25日,日本发表“遮断航行”宣言,封锁了中国北方各港至上海的海上航路。9月起,日军飞机、军舰持续轰炸连云港码头、车站、库房、机车,连云市区一片火海。次年,连云港沦陷。
被占领期间,连云港沦为日寇资源掠夺的工具,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推行“路港一体化”统制,内陆煤、铁、磷、盐等物资经连云港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据统计,从1939年12月到1945年8月,日本从连云港输出的物资共有4992397吨,其中,煤4406835吨,占88.3%,盐56167吨,铁矿石201675吨,磷矿石327720吨。
至抗战结束时,连云港港口设施毁破坏严重,港口周边经济也濒临崩溃。随后的解放战争期间,该区域又处于国共双方对垒的前沿。直至1948年11月7日,连云港市全境解放,这个多灾多难的港口终于迎来和平。
陇海路向西延展的过程也同样缓慢,从汴洛铁路修成到1929年,二十年间铁路竟尚未进入潼关。抗胜利后的1945年12月,宝(鸡)天(水)段铺通。1946年5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开工修筑天(水)兰(州)段,到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约完成全部工程的3.6%。
新中国成立后,在10余万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奋战下,1952年,随着天兰段铺轨任务完成,陇海铁路始告全线通车。
一桥如虹贯欧亚,凤尾海州再出发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愿景终于在新中国得以实现,连云港随后的发展前景比他预料的还要广阔。
1952年,兰(州)新(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开始修筑,筑路期间,中苏两国在1956年签订修建兰新铁路到苏联阿克斗卡的协定,为日后新亚欧大陆桥的形成奠定雏形。1961年,苏联将铁路修到中国边境阿拉山口北侧。此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兰新铁路西段(北疆铁路) 停建,与苏联铁路接轨进程推迟。
80年代,北疆铁路重启建设。1990年9月12日,我国北疆铁路与苏联土西铁路胜利接轨,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870公里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

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新亚欧大陆桥朝东面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西经中亚、西亚、俄罗斯、东欧、中欧、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境内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个省区,同时又通过京沪、京广、宝成、包兰、兰青等南北大干线,间接连接全国。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连云港时说:“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我们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
今日连云港,GDP体量已超4000亿元,持续冲刺5000亿目标,虽然与宿迁一起位居江苏省13市末二席(位次几度轮换),但均稳居全国百强行列。
江苏凤尾连云港,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已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巍巍天山皑皑雪,漫漫古道滚滚沙;一桥如虹贯欧亚,丝绸之路绽新花。”
随着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沿线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等境内枢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释放,古老海州正以“合作交流”之笔写下陆海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主要参考资料:
古龙高、周一云:《连云港传:结缘思路两千年》
张志国:《不充分发展:1930年代以来的连云港港口、城市与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