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
时间: 2025-07-16 10:23:00 0浏览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上半年经济数据怎么看?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为你解读: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郑学工: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上半年,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展现较强韧性。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上半年,我国GDP为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7%、36.2%和59.1%。
二季度,我国GDP为341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5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47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同比增长5.7%。
从环比看,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二、重点行业增势良好,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各行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服务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1%和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二季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6.2%。服务业增势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8%和9.0%。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活力提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0%和5.2%。
三、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支撑作用显著
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增势较好,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0%。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3%。
投资需求稳中有升。随着“两重”建设加快推进,“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8%。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7%。
净出口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各地区各部门加力稳定外贸,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2%。其中,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0%。
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数字赋能激发市场新活力。1月至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
创新驱动锻造经济新动能。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9.5%。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高质量投资培育发展新引擎。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投资聚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农业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锋华:
夏粮稳产畜牧业平稳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0万亩,下降0.1%,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39亿亩,增加5.7万亩,持平略增。在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夏粮单产持平。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单产399.8公斤/亩,减少0.2公斤,下降0.1%。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力抗旱浇麦,减轻了旱情影响。
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长1.3%;牛肉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4.5%;羊肉产量210万吨,同比下降4.6%;禽肉产量1270万吨,同比增长7.4%。
生猪出栏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同比增长0.6%,连续2个季度同比增长,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同比增长0.1%,目前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
牛羊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2203万头,同比增长2.9%;牛奶产量1864万吨,同比增长0.5%。全国羊出栏13280万只,同比下降5.7%。二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992万头,同比下降2.1%;全国羊存栏30083万只,同比下降6.2%。
家禽生产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81.4亿只,同比增长7.0%;禽蛋产量1729万吨,同比增长1.5%。二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3.3亿只,同比增长0.2%。
三、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
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其中,一季度下降1.6%,二季度下降1.1%,降幅有所收窄。分类别看,农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1%,林业产品价格上涨0.2%,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2.0%,渔业产品价格下降0.7%。
6月末,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其中,玉米价格环比上涨1.5%,连续5个月上涨;籼稻、粳稻、大豆价格分别上涨0.3%、0.5%、0.1%,小麦价格略有下降。生猪价格下降1.7%,活牛、活羊价格小幅下降。蔬菜价格涨跌互现,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水果价格有涨有跌。
工业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汤魏巍: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内部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向好。多数行业、产品实现增长,工业品出口保持韧性,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增势强劲,绿色低碳产品表现亮眼,工业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
一、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5%、6.3%。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0%,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6.0%、1.9%。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产品看,在统计的62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7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工业品出口韧性凸显。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2%,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从行业看,全球新造船市场需求活跃,带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4.0%。专用设备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9.6%。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装备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装备制造业中的8个行业均保持增长。从产品看,中高端装备类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发电机组、铁路客车、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0.5%、49.8%、41.4%。
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从行业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势强劲,工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上半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其中,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行业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9%、11.7%。
绿色低碳产品表现亮眼,工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对工业生产带动明显。上半年,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0%、19.2%、14.3%、13.6%。以旧换新方面,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带动下,汽车产量增长10.8%,充电桩产量增长25.6%;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及购新补贴政策支持,平板电脑、5G智能手机、家用洗衣机等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5.9%、11.5%、10.3%。
助企政策显效发力,企业获得感增强。对1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在调查的7项惠企政策中,企业对多项政策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其中,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清理拖欠账款的满意度同比分别提高1.8个、1.6个、1.6个百分点。
能源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
能源迈向绿色低碳
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速加快。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内能源生产稳中有增,供应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降碳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一、能源生产稳中有增
上半年,随着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能源供应基础进一步夯实,原煤生产平稳增长,原油生产稳定增长,天然气生产创历史新高,电力生产平稳增长,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增。
原煤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
油气生产稳定增长。油气稳产增产形势良好,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8%。
电力生产保障有力。电力安全保供平稳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水电分别下降2.4%、2.9%,规模以上工业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11.3%、10.6%、20.0%。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5.2%,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服务业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彭永涛:
服务业景气保持扩张
上半年,服务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成长壮大,新业态蓬勃发展,市场预期总体稳定,向新向好态势继续巩固。
一、服务业经济稳中有升,支撑经济增长作用突出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9.1%,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二季度服务业增长加快,服务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同比增长5.7%,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增势良好。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研究和试验发展、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4%、11.3%和10.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益良好,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企业盈利面持续改善。
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动能彰显新活力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和9.6%。二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9.0%。
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深入。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和9.5%。数字服务供给不断创新优化。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高技术服务需求旺盛。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
服务消费稳中向好。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9%。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上半年,旅游游览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平台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31.9%和7.4%。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休闲观光活动、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8%、14.5%和12.2%。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1月份至5月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旅行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2%;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保持较大规模,其中维修维护服务、业务运营服务业务增长较快,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46.5%和20.7%。清明和“五一”假期,中外人员出入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7%和28.7%。服务业对外资稳步扩大开放领域。1月份至5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4亿元,占全部使用外资总额比重超七成。
三、服务业景气保持扩张,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上半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临界点及以上,均值为50.2%。从市场预期看,上半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值为56.7%,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投资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3%。
一、“两新”政策持续显效,设备购置投资较快增长
“两新”工作加力扩围实施,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设备购置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
二、“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
“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6.3%。
四、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8个百分点。
五、项目投资较快增长,民间项目投资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国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8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5.1%,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20.3%。
六、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投资快速增长
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能源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5.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22.4%。
消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上半年,各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落地显效,各地促消费活动亮点纷呈,消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销售逐季加快,以旧换新商品销售良好,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线上线下零售深度融合。
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零售增长加快
市场销售增长加快。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季度增速持续回升。
服务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2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县乡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城乡市场同步发展。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050亿元,同比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分季度看,二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县乡市场活力增强。上半年,包括镇区和乡村的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三、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势强劲,升级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汽车销售明显改善。二季度,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3%,而一季度为下降0.8%。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突破500万辆,增长33.3%。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22.2%,增速分别快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5个、15.9个百分点。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交通出行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实体店经营持续改善
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0%,加快0.3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占比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
实体零售稳定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便利店、购物中心零售额分别增长7.5%、6.0%。超市零售额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加快。
就业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
劳动力市场较活跃
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劳动力市场较为活跃,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一季度有所降低,与上年同期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一季度下降
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0%,较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分月看,4月份、5月份,随着生产经营旺季到来,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失业率分别降至5.1%、5.0%,环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6月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保持在5.0%的水平。
二季度,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0%,较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4月、5月、6月各月失业率分别为5.1%、5.0%、5.0%,均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持平。
二、主要群体就业基本稳定
劳动力市场主体人群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二季度,城镇不含在校生的30岁至59岁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0%,低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同比持平。城镇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自春节后呈下降趋势,5月份降至5.0%的年内低点,较2月份高点下降0.6个百分点。二季度失业率均值为5.1%,较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农民工就业基本平稳。二季度,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8%,较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4月份,随着春节后外出求职的农民工逐步找到工作,失业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5月份小幅上升,6月份回落至4.8%,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三、稳就业仍需持续发力
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各行业用工需求增加,就业人数较一季度明显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内需扩大动能尚需增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有所增加。下阶段,要继续用好宏观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强化专项贷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支持和激励企业稳岗扩岗,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对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指导,确保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收入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加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实现平稳增长。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1.2个和1.5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6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6.2%。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9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和7.0%。上半年,服务业增长较快,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407元,增长5.3%,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持平。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和4.4%。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和6.6%。
二、居民消费支出平稳增长,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与一季度持平。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54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上半年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9.0%。受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旺盛、文化娱乐市场活跃等因素带动,上半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1.8%。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504元,增长4.9%。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5.5%。
物价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有捐:
核心CPI逐步回升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宏观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消费领域价格总体平稳,生产领域价格低位运行。
一、消费领域价格总体平稳,核心CPI逐步回升
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降幅与一季度相同,运行总体平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逐步回升,上半年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对CPI的下拉影响比一季度减少约0.11个百分点。
能源价格降幅扩大。上半年,能源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对CPI的下拉影响比一季度增加约0.17个百分点。
核心CPI逐步回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月度同比自3月份起逐步回升,6月份上涨0.7%,创14个月以来新高。服务价格涨幅扩大。上半年,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上半年,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其中,受国际金价上行影响,金饰品价格上涨36.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2.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降幅逐步收窄,上半年分别下降4.5%和4.0%,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二、生产领域价格低位运行
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分月看,1月份、2月份,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PPI同比分别下降2.3%、2.2%;3月份,受输入性价格传导及部分行业需求季节性减弱等影响,同比降幅扩大至2.5%;4月份起,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导致出口承压叠加部分行业需求不足,同比降幅逐步扩大至6月份的3.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分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月度同比降幅在1.3%—17.3%之间,上半年平均下降9.6%。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连续6个月上涨,涨幅在0.9%—9.5%之间,上半年平均上涨6.2%。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企稳回升。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治理力度加大,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提振消费等政策效应显现,可选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2.3%,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6%,体育用品制造价格同比上涨0.4%。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上涨4.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上涨2.2%。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