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选手王铖湘:保己救人、岸上优先、科学施救
时间: 2025-07-08 09:12:00 0浏览
一进入夏季,溺水事故逐渐增多,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遇到溺水怎么办?“许多人以为救人必须下水,这是个致命的误区。”伦敦奥运会参赛选手、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游泳教练王铖湘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救人的黄金原则是:“保己救人、岸上优先、科学施救。”
他说,水中仅维持平衡就已消耗巨大体能,更别说拖拽挣扎的溺水者。他举着训练用的书包向记者展示简易救援工具:一个塞满矿泉水瓶的书包,“其浮力接近专业救生圈。”他告诉记者,“岸边随手之物皆可成救生神器。”比如:长竿树枝、绳结成环、系紧灌部分水的塑料袋都能成为生命延长线。这些工具的核心作用是“保证救援者与溺水者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安全距离”。
但当情况危急确定必须下水时,王铖湘强调,溺水者从挣扎到沉没往往有宝贵的3—5分钟,“这几分钟足够我们冷静准备。”下水前务必扫描环境,“要评估水深、暗流漩涡、水草渔网、水下凶猛生物等风险,并尽最大可能脱去厚重衣物以防被抓抱缠绕。”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永远不要从背后游向溺水者,靠近时要先于1—2米处停留观察。”他说,“溺水者求生的本能会使其如巨钳般死死抓住任何接近物体,若贸然靠近,施救者极易被一同拖入深渊。需沉住气,待对方力竭后再从其腋下接近。若对方突有抓抱动作,须果断将其推开或踢离并再次撤离。”
即便救援专家也面临着被锁抱的风险。王铖湘分享一种特殊脱困法——利用溺水者惧怕下沉的心理,与其一同下踩入水底,“一般下沉瞬间对方会因求生本能主动脱手。”当成功控制溺水者后,可采用反蛙泳法,并用脚尖轻顶其腰部以保持身体流线型减少阻力。其间若发现漂浮物应立即利用。“当双脚触地回到岸上,真正的救援才刚刚开始。”王铖湘点明,若被救者出现昏迷、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必须执行ABC顺序:A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B立即进行2次有效人工呼吸、C继而展开30次胸外按压直至急救人员接手。每一步都是与死神抢夺时间的关键步骤。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贺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