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以数字化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 2025-05-27 07:10:00  0浏览

当前,大模型不断加速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中“学情分析依赖经验判断、课堂效率难以量化提升、教研活动供需错配”痛点问题,在实践中以“人工智能+精准教研”双轮驱动,通过“数据全量采集—AI智能分析—精准干预提升”的教育闭环,逐步实现以大模型在学校普及AI订单式教研,从而提升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推动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黄浦区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区推出“无感知AI数智课堂”,借助计算机视觉、无感知计算等相关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参与度、错题及兴趣点分布等数据进行无感采集与即时反馈。如何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成为区域教研工作的思考重点。

大模型火爆出圈后,黄浦区迅速联合本土企业主导研发学业智能监测大模型,借助AI算法联动全区学习数据,实时生成多维度学情报告,精准定位知识盲点与能力素养提升点。目前,该模型已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累计生成学情报告100多万份,成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的“AI助手”。学业智能监测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为开展精准教研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助力教研目标从模糊判断转向精准诊断。

有大模型为教师教研目标和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精准诊断,教师的教研完成是否高质量、高水平?面对学业智能监测大模型的应用成果,我们进一步思考,组建团队,研发教研大模型。

区域依托AI洞察引擎,抽样分析全区1万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科研论文等数据,构建教师专业能力可视化图谱,自动识别专业发展短板和需求,生成5000多份精准“教研订单”与“智慧课堂评价报告”,探索出了依托教研大模型开展AI订单式教研,实现优质教研资源的“按需定制”。当前,订单式教研已升级至2.0版本,全区教师教研参与度同比提升65%,教研成果转化率提升至78%。从“学校要什么”到“AI知你要什么”,教研逐步做到了按需定制,让教学实现AI循证智慧评价。

在学业智能监测大模型、教研大模型的推广使用中,黄浦区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效应也不断溢出。

在教学改革发展方面,一是区域重点监测群体学习效能显著增强,多所学校关键知识点掌握达优质水平,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二是学生综合素养达标率稳步提升,家校共育满意度持续增高,科创教育成果突出。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2024年全区教师通过“订单式教研2.0”参与定制化研修超1.2万人次,人均教研时长增加60%。天韵小学语文科组获国家奖3项、省奖36项、市区奖154项;依托“三名”工作室,黄埔区与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教师培养基地,输出优质教学案例840个,辐射全国20余个省份。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7日 第04版

作者:陆优君

相关推荐